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鋼鐵產業鏈的調整與升級近日成為各大鋼鐵企業、上下游企業家、行業協會和政府共同關注的話題。
鋼鐵行業需要得到調整
“目前我國市場需求增長弱化,產能過剩成為常態,流通集約化程度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業風險日益加大,企業基于穩定預期的經營思維受到挑戰。”近日,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物流促進處處長張祥表示。
張祥認為,在此情況下,企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增強,“互聯網+”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帶來新的紅利和活力,國家實施一系列戰略為行業、企業帶來發展機遇,鋼鐵行業轉型發展要更加關注市場的需求。
據悉,商務部近年來圍繞鋼材等生產資料流通開展的主要工作就是優化環境,加強指導,利用財政資金引導。
冶金規劃研究院院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認為,新常態是鋼鐵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是鋼鐵行業建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重要機遇期,是我國鋼鐵工業加快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機遇期。
李新創指出,中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新常態、新機遇和新發展的六個轉變。具體體現在:一是由鋼鐵制造向材料服務轉變;二是由國內發展向國內國際協調發展轉變;三是由要素投入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四是由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式發展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轉變;五是由鋼鐵一業獨大向多元協調發展轉變;六是由無序盲目競爭向有序協調競爭轉變,加快聯合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實現有序發展。
結構調整是經濟新常態更本質的特征,鋼鐵產業調結構必然帶來陣痛,需求結構、生產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商業模式等目前都在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產業重組加快。同時,結構調整是一個需要不斷往前推的過程,也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過程。
李新創認為,“走出去”是鋼鐵行業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有力措施。而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對鋼鐵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歷史機遇。
鋼鐵行業需要深挖潛能
鋼鐵生產企業河北敬業集團總經理李慧明強調,鋼鐵行業要從成本控制、高產低耗、品種結構等三方面下工夫,來鞏固和提升鋼鐵行業的盈利水平。
李慧明認為,可以采取做大物流、降低成本、利用鋼鐵平臺和開拓非鋼業務等措施,進而打造獨具特色的房地產項目及深入推進鋼材深加工業務等方面,實施多元發展的情況。李慧明還強調,鋼鐵行業在生產過程中,要重視環境保護,建設綠色鋼鐵的生產環境。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會長劉雷云說,在新常態下,傳統貿易模式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鋼貿企業適應環境變化,回歸本位,積極創新,諸多新業態將成為主流模式。
劉雷云指出,這主要表現為“三個終結,三個開啟”:一是“貿易模式”終結,“服務模式”開啟;二是“單一采購”終結,“靈活采購”開啟;三是“單一買賣”終結,“鏈條融合”開啟。
“作為全國性的行業組織,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引導、支持行業發展和企業經營,配合政府規范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競爭環境和發展環境。”劉雷云表示。
中金協副會長、華南物資集團總經理李剛認為,鋼貿流通企業是鋼鐵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在交易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他說,要辯證看待鋼貿流通領域的一些現象,對打造良性產業鏈,鋼貿流通企業要做大,規模化;做強,品牌化;做細,專業化。
李剛表示,鋼貿流通企業只有具備一定的體量,才能在與鋼廠、客戶合作中取得一定的話語權,才能謀求公平、平等的合作地位。而未來的鋼鐵流通企業,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公司行為,立足長遠發展,打造強勢流通企業,成為鋼廠和銀行“信得過,離不開”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