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在‘十四五’時期仍需鋼鐵材料作為重要支撐,這將為焦炭創造一定的生存和發展機遇。焦化企業應牢牢把握需求,實現上下游產業鏈深度融合,為鋼鐵及相關行業提供更高質量、更有力的保障,闊步邁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時代。”11月7日,中國煉焦行業協會(下稱中焦協)會長崔丕江在2020(第九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建言“十四五”時期焦化行業發展。
創新驅動下,行業轉型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崔丕江表示,“十三五”期間,焦化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行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具體來看,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技術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我國焦化產業已經形成了集設計研發、裝備制造、建設施工、生產運營、檢化驗手段等為一體的獨具中國特色的焦化工業體系:以常規機焦爐生產高爐煉鐵用冶金焦,以熱回收焦爐生產鑄造用焦,以中低溫干餾爐加工低變質煤生產電石、鐵合金、化肥與化工等用焦,做到了對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最廣泛、對煉焦煤價值潛力挖掘最充分。”崔丕江說。
“我國焦炭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7%以上,焦炭年出口量最多超過1000萬噸,煉焦技術裝備出口到世界10余個國家,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煤化工產業。”崔丕江對我國焦化行業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肯定道。
二是科研開發基礎能力不斷增強。據崔丕江介紹,目前,在中焦協會員企業中,已建成國家級研發中心(技術中心)5個、國家級檢測中心2個、省級研發中心(技術中心)12個、市級研發中心(技術中心)4個。這些研發中心的建成,為我國焦化產業構建了基礎理論研究能力強、產業鏈完整、標準體系健全、技術力量雄厚的科研開發體系。
三是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十三五”期間,焦化行業在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特大型焦爐工藝裝備技術、煤巖分析檢測檢驗技術、焦爐分段加熱技術、焦爐自動加熱控制與優化管理技術、干熄焦長壽技術、焦化污水深度處理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突破,并廣泛應用,為焦化企業節能減排、安全環保達標、高效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裝備支撐,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和貢獻率不斷提升。
四是焦化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崔丕江坦言,近幾年,焦化企業在煤、焦、鋼產業鏈中的發展較為被動,始終在產業和企業的分化調整中前行,能堅持下來的焦化企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崔丕江以首鋼京唐西山焦化公司、太鋼焦化廠、鞍鋼煉焦總廠等為例,分析了它們在全面創新、精細化管理、文化建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管理體系機制和運營模式。“據我觀察,經營較好的焦化企業都能積極適應形勢和市場的變化,堅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崔丕江進一步解釋,“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宏觀決策科學、資源配置穩定、與市場聯系緊密、物流配置優化、體系機制高效、專業配備齊全、隊伍素質較好、規章制度執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