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碳減排、“雙碳”等已成為中陽鋼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于是,緊扣關鍵詞,中陽鋼鐵在關鍵處發力,掀起一場貫穿整個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雙碳”攻關熱潮。
思想重視、行動迅速、工作扎實
高爐均壓煤氣回收、回轉窯煙氣脫硫脫硝、鋼渣熱燜、VOCs提標升級改造、煉鋼三次除塵、清潔運輸……如今,緊盯“雙碳”目標,中陽鋼鐵采取節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藝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來推動能源消耗、碳排放持續降低,干出了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推進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生動實踐。
“對于碳達峰、碳中和,我們要深刻認知到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中陽鋼鐵董事長袁玉珠站在事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要求企業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掀起一場貫穿整個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雙碳”攻關熱潮。
如何攻關?袁玉珠提出,要響應號召、適應時代,跟著走、認真做,一步也不能退卻。
袁玉珠說,環境治理、低碳發展,不只是國家的要求,更是中鋼人心靈深處的責任。治理環境首先要治理思想上的污染,認識上要有高度,態度上要端正。這不是為誰治理,而是為自己營造良好的空氣環境。
袁玉珠強調,2022年是企業的項目攻關突破年,將要投入利潤總額的50%對環境展開精細化治理,以提高企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下一步,隨著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再利用的實現,中陽鋼鐵煤氣回收將趨于經濟極限值。
“在能源管理系統、15萬立方米高爐煤氣柜、80MW剩余煤氣發電機組三者的有機配合下,我們的煤氣資源將實現‘零’放散,穩定性和綜合利用效率將得到更顯著的提高。”中陽鋼鐵能源環保處處長燕振榮表示,特別是能源管理系統的應用,給各工序余熱、余能、余氣的回收和綜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管理支撐,在“一鍵”智慧管理中,實現了系統性節能,促噸鋼綜合能耗有效降低。
圍繞這一路徑,非供暖季,放散的余熱、余壓、余氣被中陽鋼鐵用于循環發電,如今,中陽鋼鐵自發電率達到98%以上;供暖季,高爐沖渣水、干熄焦、燒結等方面的余熱又被中陽鋼鐵用于供熱,可向社會新增供暖250余萬平方米。
球團生產線
除此之外,中陽鋼鐵著力各工序,大力推進節能工藝。例如,其采用高爐大比例球團冶煉、高風溫富氧大噴煤、低溫厚料層燒結、負能煉鋼等節能工藝,并在焦爐配煤結構、高爐爐料結構等方面,極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數據顯示,隨著200萬噸球團產線的投運,中陽鋼鐵在高爐冶煉中將球團礦的配比提高了10%、燒結礦的配比減少了10%,在“一提一減”中明顯減少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
今年,中陽鋼鐵計劃實施節能減排項目20多項,涉及煉焦、煉鐵、煉鋼、軋鋼等多個工序。特別是煉鋼部分系統的智能化改造,將以更加先進、智慧的冶煉技術,推動過程耗能不斷降低、排放越來越少。目前,中陽鋼鐵以項目為抓手、智能化為引擎,深入推進源頭減碳、全工序降碳,向“雙碳”目標穩步邁進。
立足長遠、科學布局、低碳發展
“增強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緊扣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精神理念,中陽鋼鐵立足長遠、科學布局,就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做了系統梳理。
據測算,電爐煉鋼噸鋼二氧化碳排放比傳統長流程煉鋼工藝低1.2噸。下一步,中陽鋼鐵計劃發展短流程電爐煉鋼,一方面可擺脫礦石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利于充分發揮企業的自發電優勢,更重要的是能夠大大減少煉焦、燒結、煉鐵等生產過程的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時,中陽鋼鐵將進一步開發產業鏈,實現煤、鋼、焦深度融合,引進更加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推動產業鏈聯合減碳;進一步變革流程結構、能源結構、生產工藝,引進更加節能的設備設施,推進智能制造,實現傳統制造向低碳“智造”轉型;進一步發揮發電進入碳交易平臺的作用,力促企業碳減排更科學、更經濟;進一步開發綠色、低碳產品,探索發展“綠色制造、制造綠色”的新業態;進一步強化綠化,打造“減碳林”,全面提升企業及周邊生態系統的碳匯增量。
能源管控中心
“雙碳”之路任重道遠。袁玉珠說,習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國際承諾,表明我國要用比發達國家更短的時間來實現“雙碳”目標,更意味著作為碳排放大戶的鋼鐵行業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必須要發生深刻的變革,推動產業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發展。因此,中陽鋼鐵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順勢而為、務實而為、盡力而為,打好“雙碳”攻堅戰,促使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